無機硒注射主要採用亞硒酸鈉(sodium selenite)或硒酸鈉(sodium selenate)製劑,屬於一種高濃度、短程靜脈輸注輔助療法。臨床上採用無機硒注射,目的不在取代標準抗癌治療(如手術、化療、放療),而是期望透過硒的氧化還原特性,對腫瘤細胞產生輔助性細胞毒性,同步維護或減輕患者接受主要治療時的副作用。此療法適用對象以多線耐藥或晚期癌症患者為主。
生物利用度:有機硒(如硒代蛋氨酸、硒酵母)在胃腸道吸收效率高,適合長期口服補充;無機硒則須經靜脈注射,血中濃度易迅速達到高峰,適合短期高劑量治療。
代謝與排泄:有機硒經消化道吸收後分布於全身組織;無機硒多經腎臟排泄,血漿半衰期約 12–24 小時,給藥間隔能有效降低正常組織持續暴露。
細胞毒性:在高劑量條件下,無機硒於腫瘤細胞內更易引起活性氧(ROS)過量生成,導致線粒體功能失衡與細胞凋亡;而有機硒在類似劑量下則主要支持細胞抗氧化系統,抗癌細胞毒性相對較弱。
ROS 過度生成:無機硒能在腫瘤細胞內轉化引發過量 ROS,破壞細胞膜與器官膜結構,誘導線粒體依賴型凋亡。
抑制抗氧化酶:硒離子可與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(GPX)等抗氧化酶活性競爭或失活,削弱腫瘤清除自由基能力。
脂質過氧化:脂質過氧化產物積累,使腫瘤細胞膜通透性改變,進一步促進細胞死亡。
細胞訊號調控:無機硒可影響 p53、Bax、caspase-3 等凋亡相關蛋白調控,增強內源性凋亡途徑。